什麼都吃的冒險家-EATMAN

波特•古蘭克-一個傳說中的冒險家,沒有他完成不了的任務,因為他有一項異於常人的特技-吃(說EAT感覺可能會比較好)。什麼東西他都能吃,而且吃下肚子以後隨時都能夠把它重現還原,不過必要的條件是,零件要一個都不漏的吃下去。

這就是吉富昭仁這次所創造出來的故事,原名EATMAN相當貼切,要中文化就相當傷腦筋,”吃人”?”神嘴”?照字面怎麼翻好像都很怪,後來大概因為故事中波特每次到餐館點的餐點都是螺絲,而且在很多篇故事的最後高潮時刻波特都是吃下最後一根螺絲後將武器再生出來扭轉情勢,因此國內出版社給它取了個”螺絲俠”的怪怪名字,乍聽之下可能會以為這個主角的武器是螺絲。動畫版也不惶多讓,來了個”食鐵怪客”,雖然說是比漫畫版的名稱要接近波特(波特可不是只吃螺絲),可是用怪客來形容也太侮辱人家波特了吧。

整篇的故事主要還是以單元的型態來進行,總是會發生一些事件,總是有人會需要幫忙,不管收不收錢,波特也總是會插上一腳。不過雖然是以單元的型式來進行故事,在各篇的背後還是看得出來有個主線故事在進行,每一回的單元故事就像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拼圖一樣,多少透露出一點波特不為人知的過去,隨著故事不斷的進行,隱藏在背後的過去也慢慢的浮現出表面。波特為什麼有這種吃東西的能力?波特的影子又為何要追殺波特?為什麼有人要叫人扮成波特的影子?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後面的故事中應該都會出現,因此心急的讀者大概只能夠求求吉富昭仁不病不痛的趕快畫,而台灣的出版社也不拖不拉的趕快出中文版囉。

EATMAN跟一般的冒險漫畫不太一樣,一來是吉富昭仁的畫風受歐美的影響比較大,因此畫面看起來跟平常看慣的日式風格就不太一樣,很多時候畫面四乎令人覺得有點空洞,但是刻意的空白卻營造出在日本漫畫中相當少見的空間感。二來故事描述手法常常反客為主。雖然故事的主角是波克,可是幾乎大半的故事波克出現的次數少得可憐,幾乎都是以別的角色為當篇故事的主角,看著他們被捲入事件,看著他們在事件中努力,然後在最後關頭,波特出現,以他的能力俐落的解決了事件後離去。這樣的安排方法產生了相當好的效果,因為主角波特的強已經無庸置疑,若是故事重心還放在他的身上的話,恐怕得像時下的少年漫畫一樣安排一大堆越來越強的對手跟波特打才能讓故事進行下去,這麼一來EATMAN大概也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價值了。因此讓波特成為幾乎不存在的必要的存在是相當關鍵的安排,故事重心放在其他角色上,等於是讓我們以其他角色的觀點來看待每一回的故事,即使是再軟弱再平凡的人,都有可能為了某個重要的東西而去努力,這樣子比較容易讓讀者有認同感,故事的廣度也能夠大幅的提高。這樣子也就不用去管該怎麼交代波特從哪裡拿到那個最後會用到的東西,反正只要讓他在最後出來吃下最後一根螺絲把東西生出來就夠了,這樣子也就可以將故事完全的放在其他角色身上,一石兩鳥豈不快哉?當然也會有以波特為主角的故事,這種場合通常就是跟波特的過去有關的重要回數,例如後來出現的瘋狂雌馬,本來一開始該回的故事看起來跟一般的解決事件的回數沒有太大差別,可是在最後波特將瘋狂雌馬的零件全部吃下去後村民一瞬間全部變成了機器人,而重生的瘋狂雌馬才說出它的陰謀寄生在波特身上,故事因而有了意想不到的發展。

目前台灣坊間中文版出到第十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一看。

[回上一頁]